新闻中心

    NEWS

  •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 电话:+86-0000-00000
  • QQ:987654321
  • 邮箱:987654321@qq.com
  • 联系人:王小姐

摄影爱好者的阅读选择与创作养成


时间:2020-05-09 14:25:33  来源:  作者:

春熙照相馆
我做创作的时间不长,自23、24岁起,差不多7年。念硕士时方向是学术型,并没有强制要求做创作。后来在写毕业论文期间,从导师的一句——“你们也做做毕业作品吧,正因为没有硬性要求,才不会有压力”——开始,慢慢把创作变成了习惯。
我不是职业艺术家,本身就是有工作的业余创作者,这几年一直在尝试,在业余的语境下寻找自己的兴趣方向,慢慢形成自己认可的创作策略和脉络。

“摄影何为?问”,何博在巴黎八大交流期间

“摄影何为?答”,何博在巴黎八大交流期间

巴黎八大的图书馆(摄影区),摄影:何博
毕业之后,尽管从事与摄影相关的工作(从大学摄影系教师到摄影杂志编辑),但我还是习惯让自己处于摄影“爱好者”的状态。
一般来讲,摄影爱好者这一说法与“专业摄影师”相对照。对我来说,除了这一层,“爱好”还表现于:不是爱好“拍照”,更多是对围绕摄影文化的诸多话题感兴趣。
“爱好者”意味着可以不必在专业的规则和框架之下去实践摄影,即便可能依然会服从于某些价值观或者标准,但如何选择还是相对自由的。
在摆脱了创作初期对“大师”不加取舍的笃信、或者对“这样不行,你应该如何如何”之类粗暴论断的依赖之后,爱好者的面前将是一片无垠的亟待开垦的处女地——艺术本不就是这样吗?

“被找到的照片:20 世纪的业余摄影”,2014年巴黎摄影月展览现场

“被找到的照片:20 世纪的业余摄影”,2014年巴黎摄影月展览现场

“被找到的照片:20 世纪的业余摄影”,2014年巴黎摄影月展览现场
在这次分享会中,我将与大家分享自己作为爱好者的创作养成。
而分享会标题里的“阅读选择”,在我的创作过程中起到了基础作用。阅读在我的青少年时期占有比较大的比重,而直到大学本科我才开始对摄影产生兴趣。所以,后来在我的图像创作中,依然绕不开阅读和文字,这已经成了习惯。

让-皮埃尔·克里基(Jean-Pierre Criqui)编,《现成图像》(L’image déjà là)
这部文集对艺术领域中运用现成图像进行创作的实践进行了理论性的探讨,所涉及的现成图像包括照片和电影中的静帧,在与摄影相关的方面,本书有专文论述汉娜·霍荷、格哈特·里希特、阿兰·鲁佩斯伯格、约哈希姆·施密特和埃里克·凯塞尔斯,另外还有文章探讨了数字时代艺术作品中对于现成照片挪用的问题。本书是较为新近的研究现成图像的著作。

米歇尔·普瓦维(Michel Poivert)著,《当代摄影》(La Photographie Contemporaine)
法国学者米歇尔·普瓦维在《当代摄影》一书中为当下摄影的历史性机制总结出五种形态:遗产继承的历史性(实验的状况)、危机的历史性(当代摄影和信息)、合法化的历史性(当代摄影和艺术批评)、乌托邦的历史性(作为超越艺术坐标的文献范式)及其命运的历史性(剧画摄影),并分别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此次分享中关于“阅读选择”的一些说辞,并不是让大家一定要读哪些书(这是很个人化的),而是想强调阅读或多或少会对创作产生影响,我个人也的确受益于此。
我会在分享中提及的书籍主要关于国外摄影理论,有原著也有译著。这些文本中的理论点,会让我思考怎样用作品去与之发生关系,或者,它是否适合用在某些创作策略中,是否言之有物。

维克多·伯金(Victor Burgin)编,《思考摄影》(Thinking Photography)
《思考摄影》由英国艺术家、摄影研究学者维克多·伯金编著,这本文集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摄影史论研究。这本文集收录了瓦尔特·本雅明、翁贝托·艾柯、维克多·伯金、艾伦·塞库拉、约翰·塔格以及西蒙·惠特尼等人的八篇文章。本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质疑了传统摄影史的单一叙述模式,指出不仅要研究摄影内部的实践,更应该重点关注摄影与社会的关系,重视观看者。

理查德·伯顿(Richard Bolton)编,《意义的争夺》(The Contest of Meaning)
《意义的争夺》集结了道格拉斯·克里普、克里斯多夫·菲利普斯、本雅明·布赫洛、阿比盖尔·所罗门-戈多、卡罗尔·斯奎尔斯、理查德·伯顿、罗莎琳·克劳斯、玛莎·罗斯勒和艾伦·塞库拉等人的文章,它们批判性地检视了对于摄影这一媒介那些主流的信仰,并提出了论述摄影史的新方法。这些文章涉及四个方面,包括:美学实践与社会,摄影如何构建性别差异,摄影与阶级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以及摄影与真实性的策略。
与之相对的另一种情况是“引用式”地挪用理论文献,这同作品的接受之间存在断裂风险——我在创作中选择规避。
此外,我还有一个习惯是:用创作中的具体策略去呼应这些著述中涉及摄影史的一些细节,前提依然是它们能和作品本身建立合理的关系。这一选择其实与我敬仰的一位摄影艺术家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有关,在他“笔耕不辍”的创作中经常能见到对于摄影史中具体现象或话题的“再创造”。
这次分享会,我首先会简单介绍这7年来主要创作的5组作品:《延伸的刺点》(2013—2015年)、《从此没人和你说话》(2016年)、《自拍者:尺笺传影》(与许雷合作,2016年)、《三月八日的若干回响》(2018年)、《您受累,请问天津还有什么好玩儿的?》(2018—2019年)。
接下来的主体时间,我会依循“阅读选择”和“创作养成”两个线索,重点谈谈《延伸的刺点》《从此没人和你说话》以及《自拍者:尺笺传影》的来龙去脉。

《延伸的刺点》,2013—2015年

《从此没人和你说话》,2016年

《自拍者:尺笺传影》(与许雷合作),2016年

《三月八日的若干回响》,2018年

《您受累,请问天津还有什么好玩儿的?》,2018—2019年
我近几年的阅读和创作,实则一直围绕“现成图像”及其观看者的能动性展开。与其他创作者和作品受众的互动,受众对于作品的完成,都是我比较重视的环节。这种关注始于读研时期的阅读,以及在巴黎交流时的所见所闻。它阶段性地演变成我的毕业论文《当代摄影艺术实践中对现成照片的再创作》,又延续至今。
以此为基,业余影像的处境,灾难与暴⼒事件中人的境遇,图像档案真实性的构建与拆解等话题,构成了我截至目前创作的经纬。
特 邀 嘉 宾

特邀嘉宾:何博
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创作与理论硕⼠,就读硕⼠期间赴法国巴黎第⼋大学交流。现工作⽣活于北京。
围绕现成图像、业余影像、灾难与暴⼒事件、图文对真实性的构建等主题进⾏艺术实践,作品包括《延伸的刺点》(2013—2015年)、《从此没人和你说话》(2016年)、《自拍者:尺笺传影》(与许雷合作,2016年)、《三月八日的若干回响》(2018年)、《您受累,请问天津还有什么好玩儿的?》(2018—2019年)等。
获荷兰LensCulture曝光奖评委选择奖(2020年),入选荷兰Foam Talent Call(2018年)、第9届三影堂摄影奖(2017年)。 

电话:+86-0000-00000
邮箱:987654321@qq.com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
Copyright © www.yaxin221.com_亚星-yaxin388.com 版权所有 辽ICP备11111111号